10月8日,南校区图书馆报告厅座无虚席,“天宫一号”总设计师、校友杨宏研究员应邀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《空间站技术发展研究》的报告。
报告会上,杨宏向大家介绍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国际空间站的发展历史。他告诉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们,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有“三步走”的发展战略。首先,通过发射几艘无人试验飞船和有人飞船,将航天员送入近地轨道并安全返回;然后研制和发射空间实验室,建立完整配套的空间站工程大系统,实现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;最终目的是建造长期有人的大型空间站。他说,从“神舟号”飞船的发射再到天宫一号实现首次空间交互对接,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发展到二期工程阶段。
杨宏展示了很多航天员在天宫舱内的生活照,生动地讲述了设计中很多人性化方面。他说,为了适应女航天员的需要,他们特意准备了“带花”的睡袋;还在负重极轻的前提下,在舱内为航天员准备了小礼物等他们自己去发现。提及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的首次太空授课,他骄傲地说:“六千万的受众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成绩。”同学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,报告厅内响起热烈的掌声。
杨宏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,指出应该在其中吸取经验,做到遵循循序渐进,逐步掌握关键技术的发展模式,提高交会对接技术安全性和可靠性,结合空间站实验任务进行空间站设计同时兼顾继承性与先进性。
副校长杨银堂向杨宏颁发了西电科技委委员聘书
杨宏指出了我国现在的技术难点,未来的发展方向,并分析了我国目前的优势和差距。中国载人航天三期工程中,载人空间站工程已正式启动,航天五院承担空间站系统、空间实验室系统、货运飞船系统、载人飞船系统抓总任务。载人登月的论证工作也在进行中。我国空间站任务目标是建造并运营近地载人空间站;突破、掌握和发展近地空间长期载人航天飞行技术;建成国家级太空实验室,开展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;以载人登月和载人深空探测需求为牵引,为载人航天持续发展积累技术和经验;建立完善配套的载人航天器研制建设和应用体系,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运营管理体系,为载人航天未来发展奠定基础。未来,我国应当更加注重突破空间站拓展和空间站延寿的两大难题,并逐渐向国际化靠拢,加强国际合作。他对在场的同学们说:“航天技术不仅是大国在技术上的博弈,更是政治上的博弈。只有我们的国家足够强大,才能获得他国的尊重。”
报告会上,杨宏着重提到了航天精神,他说这是以钱学森为首的老一辈航天人留给现代的伟大精神财富。从热爱祖国、无私奉献、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大力协同、勇于登攀的“两弹一星”精神到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攻关、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,不断地鼓舞着航天人解决了应急救生的创新设计、交会对接试验等一个又一个难题。他寄语同学们要脚踏实地,培养求真务实的作风;有清晰的思路,锻炼良好的思维方式;拓宽知识面,多学科融合;积累经验,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;善于沟通,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报告会开始前,副校长杨银堂向杨宏颁发了我校科技委委员聘书。科研院常务副院长石光明介绍了杨宏简历。报告会由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李小平主持。学校各单位负责人,以及教师学生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。
报告人简介
杨宏,1984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(我校前身)信息工程信息论专业,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、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,先后担任“神舟”号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,“天宫一号”总设计师,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某系统总设计师。
上一条:陕西日报4月9日第12版关于我院学生双创的报道
下一条:校友李默芳畅谈中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及未来